去年 (2012) 是日本Hi-End頂級音響品牌金嗓子(Accuphase) 成立四十週年紀念,Accuphase
一口氣推出了旗艦C3800前級控制放大器、DP900+DC901分體SACD/CD組合及A200旗艦後級功放慶祝盛事,標致著Accuphase於21世紀繼續追求極品精緻的聲音,近年Accuphase奉行團隊協作的設計理念,追求的目標是絕對中性的聲音,一直力圖降低自家的音染及簽名式的音色,最明顯的是C3800前級,是筆者過去四年執筆生涯中,較為準確中性的一部真正AAA級前級代表作,與 Cello Suite、Mark Levinson 26S / 32、Soulution 720等極品銘器躋身「最好聲兼精準的前級」之列。
但筆者認為Accuphase的多款SACD/CD分體組合及單機卻時刻帶著一股獨特的Accuphase簽名音色 : 「精準柔美、甜而不漏」,尤其是D900+DC901
分體SACD/CD組合,播放古典音樂的SACD時更是罕逢敵手,絃樂及鋼琴的音色帶出一種難以言喻的華麗美感,音質滑溜細緻,泛音不息,松香味四溢,弱音及低電平分析力更是一絕,悠適的音樂性更令Hi-Fi友可以靜下來,不再搞東搞西,而是將碟庫內的SACD及CD重新找出來,因為這套旗艦組合可以令你重新發現一些過往被吃掉的微弱訊息及細節,將注意力重新放在正在重播的音樂是什麼,而並非一味追求音響如何重播音樂。
今次測試的是Accuphase
D410 單體CD機,價位屬入門級 (賣價約三萬多元) ,發燒友若覺得花25萬港元購買
D900+DC901 分體SACD/CD組合是奢侈兼昂貴的器材,那DP410絕對是金嗓子有史以來最抵買兼靚聲的單體CD機,作為進入金嗓子俱樂部的敲門磚,筆者都想說: 「嘩!! 簡直抵到爛!!!」,連筆者亦心郁郁買入,因為播放古典音樂確有一份特殊的魅力!!!
CD還大有可為呢!!!
今時今日的Hi-Fi發燒友大都各走偏鋒,有人唯CAS播放Hi-Rez高清下載的電腦音頻檔案是尊,亦有人唯黑膠LP唱片是最愛,CD逐漸被發燒友認為是低清低分析力的音頻格式,16bit / 44.1kHz是明日黃花,江河日下的軟件載體,又難怪近年CD的銷情一蹶不振,反倒是SACD、Hi-Rez高清電腦檔案、再版及二手頭版黑膠的銷售量蒸蒸日上,但CD真是如此不濟嗎??
先講黑膠LP,無疑模擬音色
(Analog Sound)
的韻味非常靚聲迷人,得益於先天的純靚模擬錄音及嚴謹的製作工序,亦與黑膠本身有悅耳的動態壓縮 (Dynamic Compression : 即是將細聲弱音放大,將強音壓縮,而高低頻兩端亦有柔化的Roll-off)。 近年高清
High-Rez下載檔案大行其道,發燒友對高取樣率 (High Sampling Rate)的24bit
96kHz/192kHz趨之若鶩,殊不知升頻本身是一把雙面刃,一方面高清High-Rez下載的原始檔案確能提升音質,但格式規格上的數字,跟聲音是否好壞並非成絕對的正比。
最近拜讀寶島古典音樂雜誌 MUZIK,前任 <音響論壇>主筆兼編輯劉名振先生的一篇文章 :「能播」不代表「播得好」,他回憶他聽過最好的音響重播,回想起來都是播放16bit 44.1kHz Red
Book格式的CD,而且文中引述了一篇由專業數碼工程師Dan Lavry撰寫的白皮書 The Optimal Sampling Rate for Quality
Audio,文中指出取樣率是有一個最佳範圍的,太低的取樣率會令高頻無法完整再生及重播,影晌高頻的伸延及弱音泛音 ; 相反太高的取樣頻率,亦會引發嚴重的互調失真 (Inter-modulaion
distortion) ,以目前最精密的測量儀器量度,192kHz的失真率都會稍微高於96kHz,所以 Dan Lavry認為在人耳可聽範圍內的訊號,96kHz就己經能做到近乎完美的波形重播,並非毫無根據的。
誰說高取樣率一定代表靚聲或好聲? 你是否終日迷失於高清規格數字的遊戲而不能自拔嗎?
還看今朝的Hi-End製造商,英國Meridian依然生產單體CD機如808 Reference,其掌門人Bob Stuart
(MLP及DVD-Audio的發明人)
一直認為CD是最好的音樂軟件載體,比其他格式更方便易用。 Audio Note的掌門人Ivory Humphrey旗下約CD機亦沒有升頻晶片及高取樣處理,一樣可以出靚聲 ; Spectral的掌門人Keith Johnson (HDCD發明人 /
Reference Recordings的技術總監及錄音總工程師),亦只是獨沽一味生產純種CD機,沒有USB,與CAS可謂一刀兩斷,看官們,誰說CD已死,誰敢妄言CD是不可聽的?
看來 Accuphase推出DP410及DP550 兩款入門及中價型號的單體CD機,並非偶然,只是認為大多數人依然是聽CD的,老實說,CD的流通量及內容發行量依然大勝其他音頻格式,所以Accuphase研發DP410及DP550的舉動絕非無的放矢。
日式細緻工藝的極致layout
日本Accuphase
DP-410 CD唱盤,淡金色面板搭配黑色霧面機殼,有自成一格的獨特美感,全機重量達14公斤之多,打開機箱內部可以看到工整的區塊劃分,每一個區域都用金屬板塊隔離起來,一方面是減少相互的電磁干擾,二方面還可以增強機體剛性,在2年前推出的旗艦前級C-3800上也能看到類似的設計概念。
機箱中央處是DP-410的CD轉盤採低重心設計,高剛性底盤搭配浮動設計與阻尼物,再蓋上黑色橋型上蓋,增強結構穩固並減少外部振動的干擾,原廠還強調,鋁製CD承盤在載入/退出光碟時安靜又流暢,質感寧舍高級,加分再加分!!!
另外,DP-410使用4顆Burr-Brown PCM1796DAC晶片構成所謂的MDS++(Multiple Delta Sigma)數碼模擬轉換系統 (DP550則使用了6顆 PCM1796 DAC晶片),左右正負全平衡結構,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訊噪比超過114dB、動態範圍和聲道分離皆度高於110dB,另外對準確性 (頻率晌應 0.7Hz – 50kHz)、總諧波失真 (0.001%)、數位輸入與類比輸出的線性表現都有提升。
機箱中央處是DP-410的CD轉盤採低重心設計,高剛性底盤搭配浮動設計與阻尼物,再蓋上黑色橋型上蓋,增強結構穩固並減少外部振動的干擾,原廠還強調,鋁製CD承盤在載入/退出光碟時安靜又流暢,質感寧舍高級,加分再加分!!!
另外,DP-410使用4顆Burr-Brown PCM1796DAC晶片構成所謂的MDS++(Multiple Delta Sigma)數碼模擬轉換系統 (DP550則使用了6顆 PCM1796 DAC晶片),左右正負全平衡結構,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訊噪比超過114dB、動態範圍和聲道分離皆度高於110dB,另外對準確性 (頻率晌應 0.7Hz – 50kHz)、總諧波失真 (0.001%)、數位輸入與類比輸出的線性表現都有提升。
成本花在刀刃上
與舊款DP400單體CD機一體凹摺成形的機箱有異,新的DP410的機箱採用兩塊實芯的鋁質側板
(而非高級型號的亮晶拋光桃木側板) 及二塊厚實的鋁質頂板和底盤,樸實無華的香檳式面板,面板上右方只有五枚最基本的操作按鈕 ,中央是碟盤的入口,碟盤左右兩側各有二枚按鈕 (輸入選擇及進出口)
; 內部結構經過Accuphase大幅強化,降低諧震,外部的頂枚特硃加厚,進一步消除諧振,而CD轉動機械本體則降低轉軸重心,提高轉動時的穩定度,最新版本的全新讀寫鐳射頭,由原本的2極釹磁轉軸換成8極釹磁鐵,消除CD轉動時的抖動問題。
為了適應發燒友的需要,以及追上數碼串流的時代,Accuphase為DP410加裝了數碼輸入界面,讓DP410不僅可以當作CD轉盤或解碼器,新增的DAC解碼器輸入界面包括USB、光纖與同軸,代表用家可以連接電腦使用,而MDS系統內的晶片可以最高升頻至24bit
/ 192kHz,為用家提供最佳匹配的彈性!!!
對筆者而言,Accuphase是一間殷實的廠商,一分錢一分貨,絕對不苟且的製作品質及態度,DP410雖是入門型號,但電子零件則是精挑細選的,與高級型號的用料及數量雖有距離,但不致於相差太大。
實試組合清單
Accuphase DP410 單體CD機
Mod Wright LS36.5
Signature 膽溝石前級
Hegel H30 後級功放
Burmester 電源線
(CD及前級)
Analysis Plus Ultimate
Oval 電源線 (後級)
Atlas Ascent XLR 平衡訊號線
(前級→後級)
Vitus Audio Andromedia 喇叭線
(後級→喇叭)
Rockport Atria 喇叭
厚實有勁的中低頻
以一隻
Daft Punk的 Random Access Memories作試音的首隻CD,DP410的聲底明顯較爽朗有力,中低頻厚實有勁,電結他及電Bass的迫力十足,瞬變及強弱音的動態分析力強烈,第三首的Giorgio by Morider ,人聲對白清淅,高頻不會響叫,中頻厚暖逼真,中低頻量感多而寬餘,結像及定位清淅,背後伴奏的絃樂層次感多,鼓聲厚肉有迫力,量感特別大。 雖然去年實試 DP900 + DC901的SACD/CD組合時,其他幾位主筆,特別是Thomas兄和我亦一致認為Accuphase播放古典音樂確是罕逢敵手,但與今次實試DP410單體CD機時,明顯發覺DP410播放流行及搖滾音樂更加奔放有勁,與頂級旗艦略為陰柔厚暖的個性有別,不得不提Accuphase現任的首席設計師鈴木雅臣,本身是Rock友兼識彈電Bass,難怪DP410播放電子及搖滾音樂時,如此熱血沸騰!!!
播放法式電子探弋組合Gotan
Project首張同名專輯及敲擊天碟La Bamba,手風琴搖曳生姿,節奏的起伏感大,低音的控制力尚算良好 ; La Bamba第10首Jazz
Variants則是金屬味濃,叮叮喳渣響度十足,各式名樣的鼓聲均涇渭分別,Punch感適中,與本刊參考EmmLabs
XDS1 V2 SACD機那種實牙實齒的強橫刺激感有別,畢竟 XDS1 V2的賣價是
DP410的五倍價錢,而且性格迴異,因為 Emmlabs的聲底是Studio般的中性鑑聼味,而Accuphase始終著重音樂的唯美重播,所以不能輕言妄評高下。
還是古典爵士最煞食
雖然DP410今次不再如高級型號般,一味追求滋柔淡定的美聲,播放流行及電子音樂大有進步,低頻的量感及衝擊力更強烈,但筆者最後還是忍不住以古典爵士的CD實試DP410,發現一如所料,還是覺得Accuphase的CD機播放古典及爵士音樂最煞食。
先以瑞士新品牌Claves發行的一張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由名不見經傳的俄國鋼琴名師 Dimitri Bashkvov 彈奏由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改編而成約Op.61a鋼琴協奏曲,開首的定音鼓結實,琴音通透而鏗鏘,鋼琴的共鳴感強,木頭味溫潤而厚重,時而崢嶸,時而低迴,高低8度的連貫性一流,右手帶出的浪漫飄逸感確是一絕,各種樂器的結像合理,定位栩栩如繪,但不是一粒粒針點式的誇張音效,而是有一層氣音包裹著的自然音效,DP410確能營造錄音空間中的反射特性,泛音及氣音細節繁多,筆者認為多得MDS++多重解碼晶片串聯的效果,同價位中確是非常少見的。
改播國內年青小提琴家寧峰最新的專輯
<中國心>,發燒的錄音處理手法令筆者相信數碼錄音其實可以好靚,Accuphase DP410忠實交代了錄音的堂音反射特性及略帶一點人工化的Echo,小提琴音色婉麗柔弱,高低把位交錯但不亂,如泣如訴的魅力,令充滿東方韻味的樂章特別飄逸,Steinway鋼琴有豐富的低頻墊底,定位感強烈,松香味濃郁,擦弦聲絲絲入扣,泛音滔滔不絕,令筆者聼得過癮!!!
日版碟特別靚聲
今次因為實試Accuphase
DP410,筆者特別帶了3張日版 SHM-CD及Blu-Spec碟前來,先是John
Coltrane與 Johnny Hartman的同名爵士名盤(SHM-CD) ,聲音溫暖有肉,Hartman磁性的男聲雖是夫子自道,但帶點令人懶慵慵的滄桑味道,口型適中,鼓掃擦落Snare-drum鼓皮那幾下毛氈感,非常有逼真的實感,中音是金嗓子一貫的厚暖圓融,異常悅耳,與本刊碟庫內的美版CD一比較,明顯SHM-CD有更佳的高頻伸延力及更豐富的細節量,又難怪日本仔勁出SHM-CD(還有SACD呢!) ,絕非無因。
再來冰島
Post-Rock樂隊 Sigur Ros的Med
Sui icyrum vid spilum endalaust (日版Blu-Spec) ,第7首 Ara Batur是一首融合了ambience
rock及古典元素的作品,實況錄於Abbey Road,人聲純淨細膩,鋼琴如淙淙流水般晶瑩剔透,弦樂的群奏起伏有致,可惜最考機的一段,低音鼓(Bass Drum) 那幾下毫不間斷的敲擊卻失蹤了,筆者認為與喇叭有關,畢竟Rockport Atria 身上只有一枚8吋低音,若是匹配打孖雙8吋低音單元的Wilson
Audio Sasha,可能戰果就不一樣了!!! 墊底的絃樂低頻厚潤,末段銅管部及男童大合唱切入,場面浩瀚,令人屏氣凝神,DP410可謂泰山壓頂不變臉色。
最後是著名指揮家卡拉揚指揮維也納愛樂者樂團(VPO)
於1987年的薩爾玆堡音樂節的實況錄音,演奏華格納(Wagner) 的多首出色序曲,各聲部涇渭分明,切入及淡岀均井然有條而不紊,低音宏偉而厚潤,左右縱深3D感強烈,內聲部(inner
voice) 特別悠長豐盛,<湯豪瑟>序曲層層遞進的層次感盡顯SHM-CD的魅力
; 最後是<崔斯坦及伊索德>序曲及<愛之死>詠嘆調,VPO的黃金弦樂可謂show
quali,密度高,汪洋大海般的氣勢,卻不會淹沒了某幾組樂器聲部的細節,例如豎琴,低音聲部依舊清晰,筆者於爆棚時依然可以分得出大提琴(Cello) 、倍低音提琴 (Double-Bass) 的音色特徵,又難怪VPO的唱片檔案室依然採用Accuphase的DP800
+ DC801 SACD機作Digital鑑聼系統。
一句到尾,三萬元必買之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