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Indesens INDE026




Solo Migration
Eichi Chijiwa (小提琴)
Indesens INDE026 [DDD] (68:20)

法國新進獨立唱片品牌 Indesens,秉承法蘭西民族一向特立獨行的原則,專門灌錄一些不為人知的曲目範疇、或發掘真正有實力、卻名氣未跟上的音樂家 ; 上次同文Megan推介BPO法籍豎琴手 Marie-Pierre Langlamet的豎琴獨奏專輯,演錄俱佳,証明法國佬一樣可以搞發燒靚錄音! 言猶在耳,今次小弟又發掘了另一件演錄俱佳的靚錄音,亦間接令小弟認識到幾位流亡法國的作曲家之前衛或冷門作品,一舉兩得!!

年青日籍小提琴手Eichi Chijiwa (1969 - ) 生於東京,5歲起習琴,並於國立東京大學學習音樂,及後獲法國政府頒發奬學金,保送他往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進修,肆業時被一致評選為小提琴及室樂首獎,讀研究生時己四處獨奏表演及參與室樂團,並多次為幾位現代法國作曲家 Marc-Andre DalbavieSherban Lupu的新派作品,與法國巴黎樂團 (Orchestre de Paris)作全球首演 / 首錄,而Eichi本身是樂團的助理團長,正使用一支名貴Omobomo Stradivari (1740) 的古董小提琴。專輯的名稱 “Solo Migration” ,概念來自Eichi這位異鄉人的感同身受,而巴黎昔日亦吸引不少歐洲有才華的音樂家移民,部份甚至落地生根,例如莫札特、簫邦、葛魯克 (Gluck) 、羅仙尼、李斯特,所以專輯上的作品都是9位留法現代作曲家,部份長年於法國工作及生活,亦有小部份決定歸化入籍法國。

打頭陣的是羅馬利亞裔作曲家 George Enescu,其作品Airs in Romanian Folk Style組曲乃世界首錄,四節組曲 (T1-T4)風格鮮明獨特,舞蹈感強烈,Eichi似乎像極了 Heifetz般,喜歡靠近琴馬 (bridge) 的位置拉奏,因為現代音樂常要求演奏者,在非常靠近bridge的弦線上拉奏,製造出具有金屬味、詭異和懸疑的音色,Eichi拉奏出鋭利而明確的旋律,效果炫技,予人刺激無窮的律動感,亦考驗Hi-Fi組合的中高頻連貫性。單單第T1軌,一開首高亢的琴音已經可以令不少組合「肥佬」,若起peak插耳,証明你套組合中高频過份響亮了!! 若播得暗淡無光澤亦不對,話明現代音樂,總要有些崢嶸矛盾的Edge感,此軌確實玩謝不少組合呵!!!

Eugene Ysaye是法比學派 (Belgian-Franco School)的一代宗師,其6首無伴奏小提琴組曲 (Op.27)享負盛名,與巴赫的6首無伴奏可分庭抗禮,第5軌是Op.273奏嗚曲的Ballade,是獨奏家音樂會Encore的常客,Eichi拉得非常肉緊,對比強烈,激昂得斬釘截鐵、運弓變化多端,沒有濃牀抹艷的脂粉味,但不失悦耳動人的音色!!

Jean Martinon Sonatine No.5 (T6)一直被冷落,衆人只注意到他指揮家的身份,而忘記他亦是一位才華洋溢的作曲家,Martinon Sonatine No.5變成一首非常爵士味道的獨奏作品,將第5條弦線用到盡,Eichi不負所托,G弦發音纯淨,斷弓乾净俐落,雙音鬼斧神工,將Edge感發揮到極致。

Arthur HoneggerSonata (T7- T10) ,喻意二戰時的悲愴現實,處處有巴赫的影子,首個和弦己令人想到著名的夏康舞曲,Eichi樽節地使用揉音,上下運弓没有半點機械化的斧鑿痕跡,大刀闊斧,一氣呵成,效果暢順如流水,斷弓及跳弓的運用非常精采,末段(T10) 炫技段落如火樹銀花,燦爛得令人驚歎。  接著是 Enescu Sarabande (T11) ,另一首受巴赫組曲影响的作品,和諧美的和弦,發音生動有線條感,聲音華美,理性與感性並重。

Igor Stravinsky Elegie (T12) 是一首葬禮小品,是Stravinsky題獻給Pro Arte Quartet的小提琴手 Alphonse Onnou,整首作品充滿苦澀愁慘的啞音 (Mute) ,處處有冥想性的樂句,Eichi拉出了俄式東正教Hymn的韻味。

Darius Milhaud Pastrol Sonatina Op.383 (T13-15) 1960年的作品,和聲多元化,融合了普羅旺斯民歌及Neo-Baroque的特色,琴音繞樑高亢,Gigue (T15) 強弱音對比驚人,支Strad靚到出汁,諧波濃烈,泛音滿溢!   Andre JolivetIncantation (T16) 作於1937年,以長笛為創作靈感的泉源,可與Ones Martenot(電子琴早期的鼻祖) 合奏; 中高频響徹入雲,若以小提琴獨奏,只單以G弦奏完全曲,Eichi奏來一點也不乏味,造句悠長,深刻而極具冥想性。

Convergence III(T17)是己入籍法國的同鄉Yoshihisa Taira的遺作,對獨奏家的音準要求高,高低把位用到盡,要求演奏效果似足日本的傳統樂品竹製的尺八,Eichi深明作品的調性及深邃的質感,某幾下突而其來的撥奏、笛音及勾弦,音效淩厲,可以考驗閣下組合的動態及瞬變,猝發性夠嗎?  Mikka (T18) 是羅馬尼亞裔現代作曲家 Iannis Xenakis1971年的作品,滑音Glissandi以電腦隨機計算,因為 Xenakis本身亦是數學家,效果尖銳搶耳,無調性的旋律相當頂癮,玩味十足!  Eichi展視了他獨樹一幟的韻味,不卑不亢,將一支Strad的潛力逼出來。La Maesellaise (T19) Stravinsky Claude Joseph Rouget de Lisle共同改編法國國歌「馬賽」曲,琴音清新悦耳,没有半點不自然的扭捏,慷慨而激昂,令人振奮。


Eichi手上支Ombomo Strad (1740) 果然悦耳光澤,令人聽出耳油,錄音效果一流,有賴頂級靚咪高峯 (B&K 4003) 以近距離拾音,dCS 900 AD編碼器,Lavardin Technologies作鑑聽後級功放,Grado et Lecontoure 喇叭作鑑聽揚聲器, 全部是一級的錄音及鑑聽設備,音質鮮洌、猶如爽口多汁的新鮮生果,Tone color靚爆,卻一點不易播!!!  

T+A P-3000HV & A-3000HV 前後級功放 顛覆「純」派重播 修正低音駐波





T+A P-3000HV & A-3000HV 前後級功放
顛覆「純」派重播  修正低音駐波

T+A 成立於 1978年德國的Herford,是全德國銷量最高,營業額最多、知名度較高,也是歐洲數一數二的Hi-End音响品牌,正如代理Jadis的耀哥所言,鬼佬識 T+A的可能性比MBL還要多,因為 T+A一向只着重本土内銷, MBL則着重100%出口外銷

T+A喻意理論 (Theory) 及應用 (Application),不僅生產主動式喇叭,還專精傳輸線式 (Transmission Line)喇叭,也設計及生產一般及静電喇叭 ; T+A亦自家生産 LP唱盤、SACD/ CD機,前後級功放,數碼硬碟播放器,亦有 Life Style産品,產品由訊源、擴音機到喇叭,包羅萬有。  「我們喜愛完美」(We Love Perfection) T+A的座右銘,全廠共有一百多人,工程師有20多名,各司其職,負責機械、電子、喇叭單元及軟件研發,全廠面積約7000平方呎。



「純」派重播  奉若圭臬

過去40年,Hi-End音响產品一直強調純淨 (Purist) 、短路徑 (Shortest Path)及簡約主義 (Minimalism),從1975年第一部真正高級Hi-EndMark Levinson JC-2前級控制放大器誕生開始,掀起了一場設計哲學上的變革,新品牌大多將LP年代前級沿用的高中低頻音品控制 (Tone Control) 、響度(Loudness) 、過濾器 (Filter)及其他實用的功能通通廢掉,等化器 (EQ, Equalizer) 更被視為十惡不赦的「衰」聲之源,而Hi-End發燒友亦抱着「多隻香爐多隻鬼」的心態,認為任何對原錄音施加任何頻段平衡度的操控 (Manipulation) ,都會令聲音劣化 ; 前級上的功能及按掣愈少,等同「衰」聲的機會愈少,發燒友亦大力追捧此類産品,市場的大趨勢迫使不少廠商改弦易轍,簡約主義逐漸成為Hi-End産品的主流,而發燒線材亦慢慢乘勢而起,玩線代替 EQ,成為時尚。



上世紀80年代,依然堅守音品控制 (Tone Control)的音响品牌只剩下一堆老餅名牌,包括McintoshMarantzQuad Luxman。直到1986年,由音响巨擘Mark Levinson創立的 Cello公司,推出一個劃時代的「新」産品 : 號稱「12粒」的Audio Palette (調色板) Mark Levinson認為優質而透明的EQ等化器並非「衰聲」,他認為錄音本身受制於不同場地的音效、咪高峯的特性、混音的鑑聽系統、重播聆聽空間的差異 ; 一張靚錄音在此套系統高音可能多了8dB,在另一套系統可能少了7dBMark認為發燒友換線及換機都不可能將這種問題修正,就算只是 1-2dB的可聞性差異,所以Mark認為一套優質的EQ絶對可以令重播更上一層樓,令罐頭音樂更活生逼真。

近年房間處理 (Room Treatment) 成為一門顯學,RPG調音板、調音氈、神木棋及低音柱 (Bass Trap)等產品如雨後春筍般,而不少硬件製造產亦回歸等化調音的非主流行列,例如 AccuphaseDG-48數碼等化器及 Tact / Lyndorf 數碼EQ前級。

傷腦筋

香港發燒友大多屈就於蝸居,左右牆身不對稱,單邊牆的客飯廳比比皆是,鑽石型客廳更是十常八九,裝修的材質及傢俱擺設位置,都影响重播的聲效。 終日與先天性不良的房間模式 (Room Mode) 及房間增益 (Room Gain) 搏鬥。

Room Gain就是空間的增益,在一個密閉空間中,聲波因為邊界反射的關係而提升了音壓(量感),而低頻普遍發生這種現象,尤其是超低頻 (40Hz) ,即是最低共振頻率點之下還可產生更低的頻率,不受空間長度的限制,假設空間的最低共振頻率大約40Hz40Hz的下一個八度 (Octave) ,即20Hz處得到 12dB Room Gain,問题是市面又有多少喇叭可以重播出超低頻? 咱們耳朶能聽得出嗎 ?

由於香港發燒友的聆聽空間普遍較小,空間本身的Room Mode共振頻率多且嚴重,駐波 (Standing Wave) 、梳型濾波效應 (Comb Filtering Effect)都會影响人耳實際所聽到的頻率,歷年來發燒友都想盡辦法克服聆聽空間內的低頻駐波,或所謂的撞聲,换機、換喇叭、換線,落釘加吸音氈,但成效則見仁見智,部份古靈精怪的調音工具,更是改變了原錄音的音色平衡度,「衰」聲的例子多不聲數,與 Purist純派追求的「原音」,早已相差十萬八千里。




力拔山河氣蓋世



今次 T+A為了針對一般香港發燒友所遇到的難題,研製並推出一部全新的前級控制放大器 P3000 HV,包含一個纯模擬 (Analogue) EQ等化器,音品控制 (Tone control) 及響度 (Loudness) 的功能掣 ; 除面板上一左一右的訊源選擇 (Source) 及音量衰減器 (Volume) 兩大旋鈕之外,其他功能的切換及操控乃電子化,以微型處理器 (Microprocessor)控制,面板中間有一個多功能輕觸式顯示屏,再没有多餘的功能及按鈕,似足 LuxmanAccuphase合併機。

P3000HVHV命名,因為T+A High Voltage(高電壓) 驅動技術設計,前級放大電路的驅動電壓高達80v,偏壓高如膽機,可以大幅減少交越失真 (Crossover Distortion) ,重播出來的訊號波形來得更線性,並大大提升動態 ; P3000HV的機箱是無磁全鋁質,減低諧震及電磁干擾,最厚的是面板,厚達40mm P3000HV的線路均是左右對稱的雙單聲道結構,音量衰減器使用高精度的電阻以鍍金繼電器(Relay) 開關,以級進式設計 (每格1dB,最多80dB) T+A以厚鋁板屏蔽,分成上下二層,上層後方有左右分立的放大電路,前方則是兩聲道獨立的增益級,下層以供電組件及電路為主; P3000HV棄用大路的 IC Op Amp集成電路運算放大器,全用上高質素的分立零件,採用Class A單端放大,配合線性又寬頻的交叉耦合串疊差動式放大電路作增益級,令重播更臻完美。各有4XLRRCA輸入端子,1XLRRCA各有輸出端子,頻應頻率 0.5Hz – 300kHz (0dB /-3dB) ,總失真率0.001%



A3000HV是一部Class AB類立體聲後級功放,面板上左右聲道各有一對功率咪錶,令我想起 AccuphaseLuxmanOnkyo之代表作 ; 全鋁質機箱内有隻超級巨大的1000VA「極硬」環型變壓器,以鋁穀屏蔽,並以環氧樹脂(Epoxy)填滿環牛,每聲道合共12120000 uF/100V的電解質電容,提供穩定的穩壓、供電及濾波,實行真正的正負供電 ; 以高壓JFET晶體管作輸入級 (Driver Stage),驅動級 (Driver Stage)以反應迅速的MOSFET管作放大,每聲道輸出級 (Output stage)10枚金屬矽效應管(MOSFET)作放大元件,背板上的輸出/輸出端子均不經接線,全部由T+A直接焊於線路板上,而放大輸出級再牢固地緊鑲於散熱板之上,証明T+A走高速、短路徑、損耗小的線路設計。由於今次實試需要,耀哥將兩部立體聲P3000HV後級功放,以垂直接駁 (Vertical Connection)單線(Single Wire)驅動Wilson Audio Alexia,並以左右聲道各一的分體電源供應器 PS3000HV作額外附加供電。A3000HV頻率响應 0.5Hz – 180kHz (0/ -3dB) ,失真率0.03%,阻尼系數 >65dB (4) ,訊噪比 >115dB,最高輸出380 (8) / 700(4)

試音器材清單

Emm Labs XDS-1 v2 SACD
T+A P-3000HV 前級放大器
T+A A-3000HV 後級功放 x 2 (左右單聲道獨立接駁)
T+A PS-3000HV 分體獨立電源x 2
Wilson Audio Alexia 喇叭
Van Den Hul Platinum XLR (SACD機→前級)
Transparent Audio Reference XL 電源線 (訊源 + 前後級)
Transparent Audio Reference XL訊號線 (前級→後級功放)
Transparent Audio Reference XL 喇叭線 (後級功放→喇叭)
Finite Element 器材承托架

整治駐波

P3000HV的戲肉是可調校的房間修正 (Room Correction)EQ等化器、三頻音品控制 (Tone Control) 及響度 (Loudness) ; P3000HVEQ等化器以純模擬 (Pure Analogue)運作,將全頻 (20Hz- 20,000Hz)分為可隨意選擇頻點及設定三個頻段作增益 (3dB6dB) 或衰減 ( -2.5dB-5dB-7.5dB-10dB – 12dB) ,有別於「12粒」 Cello Palette,只提供固定的6個等化頻段 : 15Hz120Hz500Hz2kHz5kHz25kHz 。過往Cello 12粒則只許左右聲道同步調校,話之你間房左右不對稱,左邊比右邊多3dBCello Palette只可以於120Hz同步劃一衰減 - 6dB,而P3000HV可以分開左右聲道獨立EQ調校,將左大右小聲同時校正,勁!

當日代理Jadis的耀哥先以DANS頻譜測量儀,量度房間的頻率響應曲線 (Frequency Response Curve),發覺房間左右邊不對稱 (左聲道於48Hz有凹陷的低谷,80Hz180Hz有低頻峯值 (Peak) ; 右聲道160Hz有凹陷的低谷,70Hz有低頻峯值),而將中低頻一向豐厚的鎮店之寶 Wilson Audio Alexia放在 13.5( ) x 23.5()x 10 () 房間,實際量度反映出兩聲道明顯 80Hz180Hz有一個如山峯般的Peak,峯值平均高達13-17dB; 耀哥以一隻出名低音濃郁旺盛的胡碄舊碟示範,明顯筆者聽到一個非常Boomy的重播,低音湧前,中頻插耳前傾,高音暗啞呆滯,音像及口型肥大,低頻多到消化不良,滿屋駐波,在旁的筆者亦大叫吃不消,當然「無耳」的Hi-Fi發燒友亦會好Buy這種如水浸的低頻音效,甘之如飴也

P3000HV本身附送一張頻率測量的CD,亦有下載軟件,幫用家找出房間的峯值 (Peak) 及凹陷處 (Dip) ,方便用家挑選有問题的頻率,於相應的頻段進行增益及衰減,令房間的頻率曲線更趨平滑,方便用家設定 ; 認為平直如間呎的頻率曲線,不一定代表悦耳或好聽,始終要以人耳收貨,因為咱們耳朶對不同頻率的接收大相異趣!!!

耀哥隨後啟動P3000HV上的房間修正模式(Room Correction Mode),選擇80Hz作首段EQ目標,先衰減 -10dB,效果可謂立竿見影,低頻駐波完全消失,胡琳的口型變成櫻桃小咀,結像合乎比例,樂器與人聲不再炒埋一碟,分隔度變得更好,前後層次感大幅改善,低音異常凝聚結實,中高音終於撥開雲霧見青天,中頻變得開揚而透明,全頻更平順連貫,是一個非常正路的重播效果!!!  再試試衰減 - 5dB,明顯人聲更有質感肉地,但口型及音像又略大了 !!!!

總體而言,經過耀哥以不同類型的音樂多番驗証, 80Hz處平均衰減  7.5dB 中間落墨,乃明智之選,音質細腻,音色平衡度亦是此系統及房間的最佳選擇。耀哥說以往此房只可以擺Sasha,但有時100Hz一樣有嚴重的駐波,擺Alexia簡直會令低頻駐波如汪洋般水浸,根本是Mission impossible! 有了P3000HV的房間修正EQ,一切煩惱迎刃而解!!!


低頻寬鬆  高音陰柔

3個小時的試聽雖然短促,但透過播放多張古典音樂及電子音效的發燒碟,筆者基本上已摸清T+A這一套前後級功放的脾性。 本質上兩件T+A孖寶都是透明而開揚,比起MBL Burmester等同鄉,更少Signature sound及音染, 高頻陰柔舒坦,猶如靚聲低噪的高級 Single-ended膽機,中頻厚暖有肉,中低頻衝擊力大,低頻厚潤有力,下潛力強,控制力不俗,但A-3000HV不會刻意令低頻過於死死實實,絶無「笠過籠」,音質細腻而不粗糙,有霸氣但不野蠻,先天性的平衡度較laid-back,但大都可以還原錄音軟件内的效果及音場。

音場3D感龐大,有層次感,播放 Los Calchakas Misa Criolla,錄音的空間感强列,伴奏的結他晶瑩而清淅,南美洲的 Bombo (羊皮腰鼓)量感恰到好處,鼓棍敲落鼓眼及鼓皮,再由鼓眼擴散至鼓邊的變化均非常清淅,Siku (玻利維亞排簫) 穿透力強而不拮耳,樂器的音質(尤其是竹笛)確是迫真,低迴的氣音久久不息,令氣氛一絕; 男聲如洪鐘般響徹天際,T+A孖寶能精確地刻劃微動態 (Micro-dynamic)的細緻變化,宏観動態 (Marco-dynamic)的巨大爆棚快感,速度的漂移亦有詳盡的交代。

改播連鄺大俠亦讚好的電影原聲帶 「一代宗師」(K2HD) ,聲音不會匯聚成一團麵粉,擱在一對喇叭的中央,而是平均分佈音場内,Main Theme – Sacrifice (T16) 的鼓擊聲從中央後方遠處傳來,不拖泥帶水,低頻下潛力深,不會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弦樂的群奏此起彼伏,每個聲音各就其位,總之就是everything is in its right place, 証明這對 T+A孖寶相位失真低,已確立靚聲的第一個條件。

鋼琴錄音頂呱呱

現代鋼琴如 Steinway & Sons多由德國漢堡生産,靚聲的鋼琴錄音亦不少是由DGG (Deutsche Gramophone) 製作,説德國器材播放鋼琴音樂不成,簡直是痴人説夢!!!  先以 Mercury的示範級鋼琴名盤 :  Byron Janis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3開聲,Janis十指的觸鍵迅雷不及耳,有恩師 Horowitz的影子,普羅哥菲耶夫的快速跳音及打鐵般的敲擊音效, T+A都没有加鹽加醋,如實呈現出漢堡製 Steinway & Sons鋼琴一貫的特色 : 峥嶸高貴的琴音,穩重而恢宏的中低音,強烈的琴腔共嗚感。從另一面證明了T+A P3000HVA3000HV的動態分析力良好,瞬變一流,ppff之間的對比都有細緻的交代,當然喇叭本身要反應迅速,例如 Wilson Audio Alexia,否則亦愛莫能助!!!

改播鄧泰山的簫邦鋼琴精選 (JVC)T+A又告訴筆者此錄音内的Yamaha鋼琴,伸延力良好,鄧生精確地使用踏辦,玩出圓滑奏的味道,琴音纏綿悦耳,音質柔和而清麗,不論是夜曲、抑或是瑪祖卡,都有如詩如畫般的描繪,琴音飽滿有顆粒感,音與音之間的色彩及光暗對比,都能一一呈現,不得不説 T+A這對孖寶的背景噪音非常低。

整治不良錄音

今次試音,筆者特別攜帶2隻音效一般、甚至是不良的舊RCA立體聲及單聲道錄音,均是早期美版,前者是 Fritz Reiner指揮CSO玩貝多芬第7交響曲 (RCA Red Seal 6376 RC),錄於1955624日,音場似Mono般聚集在中央,卻表明是Stereo ; 後者是小提琴天王 Jascha Heifetz拉奏一堆炫技曲 (Showpiece) [RCA Gold Seal 7709-2-RG],包括薩拉沙蒂 (Sarasate)的「流浪者之歌」、聖桑的「引子迴旋曲隨想曲」,錄於1951-52年間,技巧及音樂性一流,惜是Mono音效。

筆者先播放 Fritz Reiner玩貝7,發覺早期 Stereo聲效其實不俗,只是音場規模感較細,但音響畫面都幾靚,見樹亦見林 ; CSO著名的銅管部光輝而悦耳,絃樂部的交滙對答有板有眼,低音絃部清淅而厚碩,筆者再三考慮都是決定忍手,因為亂搞這個經典錄音未必是一件好事,正如西諺常言: If it ain’t broken, don’t fix it! 」。

改播 Heifetz Showpiece, 小提琴暗啞瑟縮,雖然悦耳無邊,不起毛噪,但這哪裏是Heifetz拉奏 Guarneri del Gesu 名琴的聲音 ?  Guarneri出名穿透力強,傳聲遠,食弓深,比Stradivarius更難拉,而且Heifetz的琴音出名優美光輝,極具穿透性,令我認為重播出來的琴音,完全是一種不能原諒的失真!!!  筆者要求耀哥進入 Tone Control Mode調校,於高頻處 (15kHz) 加多 +6dB,噢 ! 太響了! 再扭成 +4dB,小提琴喚發出來的高頻諧波及泛音又重現了,Heifetz招牌的琴音再次打動了我,G絃的純美發音令人流連忘返,筆者發覺 P3000HV前級這個音品控制 (Tone Control) 真是好使好用,若你經常去實況古典音樂會,耳仔聽慣真聲,那P3000HV絕對可以令你碟庫中的Mono錄音唱片不再坐冷板凳!!!  你會發覺聽多了音樂 (Music),而非終日寄情於玩聲 (Sound)!!

天人合一 赫兮喧兮

改播 Simion Syrinx 發燒排簫王内的「Zigeunerweisen(流浪者之歌) ,聲音高亢,氣音衍生出來的自然高頻諧波,泛音直上雲霄 ; Diego el Cigala Tango實況音樂會,Flamenco結他爽朗而明快,人聲雖頭沙喉,卻充滿了感情,空氣感強烈,令筆者有置身現場的假像,將布宜諾斯艾利斯 Teatro Gran Rex的反射堂音及特性,完整還原,令人驚艷!

改播 Swan Lake (Melodiya),小提琴於Danse russe (T17)銳氣不減,卻一點亦不刺耳,木管厚暖有「肉」,定音鼓實淨而不累贅,群奏 (Tutti)都有明確的起伏,但並非最潑辣高清的重播,反映 T+A孖寶較為斯文的特性,不會有風駛盡理。末段 Scene Finale (T23) 的大爆棚場面墟冚,俄式較粗魯豪邁的銅管爆極都有,不拆耳、不破音,低音鼓 (Bass Drum) 厚肉有力,一直位於音場後方,誰説德國機播不到大型古典管弦樂不夠低音? 別開玩笑!

再播一輯Best Audiophile Voices爵士女聲 Stacey Kent小鳥依人,Jane Monheit煙視媚行,效果夭心夭腰 ! T+A明顯没有賣弄糖漿式的加料音染,低音該有便有,該無便無!!

繼上次實試 T+A 旗艦單聲道後級S-10之後,T+AT+A P3000HVA3000HV在我心目中,是一款從音樂出發,追求音樂寫實 (Musical Realism)的靚機,而非鬥失真率低了幾個%,分析力有多高清,細節有幾多個%,而是呈現與音樂相關的細節,而非捨本逐末追求音響上的絕對分析力。

結論及配搭提示

由於P3000HV前級有EQ等化及音品控制功能,所以非常百搭,而且不太改變音質本身,聲音可謂變化萬千,適合配搭不同類型及設計的喇叭,由於T+A本身有設計傳輸線 (Transmission Line) 及静電 (Electrostatic)喇叭,相信亦適合先天低頻較少的喇叭,特別是氣墊密封式設計,例如 MAGICOAudiomachinaYG,覺得低頻貧血EQ就解決了,比起盲目用昂貴的接線校聲,更直接收效,慳水($)又慳力!!!  而且此套孖寶的用家亦不怕蝸居用大喇叭了!









JMR Offrande Supreme V2 法式清香的松露



JMR Offrande Supreme V2
法式清香的松露

法蘭西民族天性愛美,藝術觸角強烈,對美酒佳餚、時裝建築、音樂文學,均有獨具慧眼的創造力,但原來法國人對科技的研究更是濟身世界先進前列,尤其是核能科技、微積分數學、生化科技、超導體金屬材料、空氣動力學、天體物理、航天等範疇 ; 甚至與Hi-Fi産品息息相關的聲學,法蘭西民族是歐盟國家內,除德國之外,最講究R&D及個性的大國,一直執歐洲之牛耳,而法式Hi-Fi産品也是不少本地Hi-fi發燒友的首選,包括 JadisFocalDevialetTriangleMetronome Audio AeroAtohmMicromegaCabasseViard AudioAtollJPS Labs,以及今次的男主角 Jean Marie Reynaud (JMR) ,而且亦是JMR最新改良的 Offrande Supreme V2書架式喇叭。



雙鋁帶  傳輸線

JMR1967年,由Jean-Marie Reynaud先生成立,1967年憑Pavane喇叭於歐洲引起注意,直到1971年,Barcarolle喇叭更大受歡迎,其兒子 Jean-Claude Reynaud修讀音樂及工程背景,亦於1990年代加入JMR,於父親JMR指導下繼續研發及改良產品,直到2001年,72歲高齡的JMR仙逝,Claude子承父業,接下JMR這個品牌,憑籍他多年來累積的研發經驗及技術,持續破舊立新,先後推出旗艦産品 Concorde SupremeOrfeo SupremeAbscisse等座地喇叭,今次最新改良版的 Offrande Supreme V2JMR的旗艦書架喇叭,價錢己扺得上一對座地喇叭Abscisee



JMR最惹人注目的特色是炮彈頭高音,雙鋁帶單元、細口徑碳纖維Kevlar合成中低音單元、三角形傳輸線、手工靚到痺的天然桃木聲箱,多年來是JMR獨樹一幟的產品特色。

今次除了炮彈頭高音木穀外,Offrande Supreme V2都沿用上述這些特色,Offrande Supreme V2乃二路兩個單元的設計,分音器以6dB18dB / octave音程運作,分頻點是 2200Hz,採用大型低誤差值兼無氧銅線繞制的氣芯電感、聚丙烯錫箔電容,內部接線全部是選用原廠之HP-1132銅鍍銀發燒線,是搭棚式的點對點銲接。每對Offrande Supreme V2書架喇叭的所有零件都經過 JMR精心測量、篩選及配對,誤差值低於0.1%,以確保電氣性表現一致。分音器置於獨立間室,避免任何機械或電氣性干擾,務求將音染減到最低。



Offrande Supreme V2的聲箱,採用厚達30mmMDF板鑲嵌而成,確保聲箱的牢固及剛性,並提升箱內阻尼,配合渾圓的角邊,旨以減低繞射的干擾。 Offrande Supreme V2沒有採用 Cantabile Supreme的軟半球絲膜 (Soft Dome)高音單元,反而移植了旗艦 Concorde Supreme身上的雙鋁帶 (Double Ribbon)高音單元,雙鋁帶震膜的優點是質輕反應快速,有效驅動空氣的面積及範圍更大,配以木質前障板打造的凹孤面號角式擴散碟,提高擴散效率,令外圍擴散寬度逾30度,令到水平及垂直擴散度更均匀平順

聲箱下方有一個直徑達6.5吋半的中低音(mid-Woofer)單元,音盆物料以防彈布基夫拉 (Kevlar) 加碳纖維合成材料製造,良好的內部阻尼特性,令能量分佈更平均,活塞動作更一致,單元週圍有鋁質框架,有利穩定的擴散 ; 中低音單元的抗渦流相位錐比較特別,相位錐呈圓頭形狀,單元背後有一枝貫穿磁鐵中心之無磁性不銹鋼棒,支撑及連接至聲箱背板,令前障板與背板緊密扣銷,一方面令單元懸掛週邊没有一颗螺絲,另一方面可以消減由單元運動時所産生的多餘震動能量 ;  Offenrade Supreme V2有別於上一代的設計,背板不再是一個如5元硬幣般扁平的螺絲帽,反而是一顆體積更小、更渾圓突出的不銹鋼螺絲帽,音盆外圍的懸掛是一條高度阻尼兼有彈性的橡膠邊,有助加強低頻單元的活塞運動,改善低頻的伸延及量感 ; 音盤背後採用3吋口徑的音圈,平面透氣的懸掛音圈,高度散熱的Kapton音圈筒,以及鋅合金的抗震支架,並具有防磁漏屏蔽,令單元更可靠耐用,不致令音質劣化。



JMR最煞食是三角形傳輸式管線 (Tuned Triangular Transmission Line) 低音負載,傳輸式低音負載的優點是JMR無需使用大口徑單元,更無需大型容積的聲箱,更無需大功率後級功放待侯,僅憑着一條來回摺叠的管道,提升單元背後的低音能量,提供更長的物理/聲學路徑,提供更深沉低潛的低頻。整條傳輸式管線的行程、長短、窄闊、摺叠的角度都經過精密的計算及規劃,與中低音單元之時間/相位能良好耦合,大部份傳輸式管線喇叭的設計 (例如 TDLPMCT+A)都是闊窄均等而平行的結構,但JMR的三角形傳輸式管線卻是幾道由窄而闊的三角形通道,由窄到闊的明顯好處,是令多個高/低壓的環境互相銜接,減低雜亂無章的喘流,有效提升低頻氣流的運行速度,令氣流的流動更順暢,杜絕亂蹦亂撞的雜聲,空氣動力學上臻達最理想的效果 (類似法國達索「幻影」三角翼戰鬥機的氣動佈局),以免令氣流滯後,形成尾大不掉、「死唔斷氣」般的低音尾巴,再鋪上少量特殊阻尼物,進一步抑噪及抗震。 Offenrade Supreme V2以不平行的内部間隔及箱室,消除箱内駐波,拱固聲箱,而 Offenrade Supreme V2底部有一條長而狹窄的管道出口,令低頻氣流能更平順與房間呼吸。

Offenrade Supreme V2 乃高效率 90dB/W/M (2.83v)設計,阻抗4歐,頻率範圍是 40Hz- 25kHz(+/-3dB) ,聲箱及木質腳架手工質感一流,背板後的雙線喇叭接線柱是純銅製造,方便用家以Bi-WireBi-Amp接駁,廠方建議功率最少需要40瓦,最高可承受250瓦功率!!!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 Offrande Supreme V2沒有子彈或炮彈式木榖,指向性沒有 Concorde Supreme般鮮明,所以擺位Toe-in角度可根據用家實際聆聽空間及環境,作出彈性的調整。

試音器材清單

Oppo BDP105 籃光宇宙盤 (CD/SACD)
Graaf GM50 BII 合併膽機
Neotech NET3001 MK2 (XLR) 訊號線 (CD機→合併膽機)
Audioquest NRG4 電源線 (Graaf合併膽機)
AET電源線 (Oppo BDP105)
Dignity Audio喇叭線 (3M)
JMR Offrande Supreme V2喇叭



透明潤澤  法式滋味

今次實試 JMR Offrande Supreme V2喇叭,發覺 JMR的這款改良型書架喇叭,音質幼細柔軟,對週邊器材及線材的匹配非常敏感,由於 Offrande Supreme V2喇叭行傳輸線負載低音,要求配搭的後級功放電流大,而且低頻收放要快速,功放的阻尼系數要高,所以大部份生産傳輸式喇叭的廠家,都傾向以大功率高電流的後級功放作參考放大器,例如PMC使用 Bryston (AB) Flying Mode(D),若用聲厚兼慢吞吞的後級功放驅策之,容易性格重叠,亦容易令聲音「笠」過偈油,缺乏活力及生氣,所以根據過往的經驗,今次主編亦刻意安排,使用OTL無輸出牛直驅的 Graaf GM50 BII 膽合併機,驅動這款靈敏度高的最新書架式喇叭。

本來Graaf GM50 BII的電源線是使用 Analysis Plus旗艦型號,但筆者試聽後發覺聲音太緊,Damp得太死實,中低頻缺乏寬厚的量感及質感,難以聽得投入,筆者與主編商量後,更換Analysis Plus電源線,改以中低频量感更多的 Audioquest NRG4換入,登時 Offrande Supreme V2的音色平衡度轉趨正常,不再是頭重腳輕的失衡,聲音更易入耳。

先以法國發燒品牌 ARION旗下一張排簫錄音 Simon Stanciu Syrinx <The King of Panpipe>開始,由排簫涓流而出聲的那一刻,筆者發覺 Offrande Supreme V2的中高频開揚而活潑,穿透力強,中频至中高頻的衍接可謂天衣無縫,聲音生動自然,伴奏樂器與主奏樂器的定位觸手可及,前後層次感,氣音多,錄音場地的空間感強烈,反射特性都有細緻入微的交代,今次Double Ribbon雙鋁帶高音單元可謂功不可抹。

再播ARION另一超級「筍」盤 : Los Calchakis Misa Criolla,南美色彩的樂器質感自然逼真,没有太多渲染及整色整水的音染,反映 JMR Offrande Supreme V2自身的喧染甚低,五位樂手的隨意和聲吟唱,聲如洪鐘,雄壯有力,空氣感非常豐富,堂音多到滿溢,羊毛鼓的敲擊捶打飽滿有力,中低頻量感適中,没有發水或拖尾的失真,鼓棍敲落鼓皮「咚咚咚」,凝聚而結實,竹簫及玻里維亞排簫(Siku)都有顯著音色上的分別,証明 JMR Offrande Supreme V2的樂器音色準確度非常高班!!!

再播放 PHILIPS的另一名盤 Holliger演奏莫札特雙簧管協奏曲 (KV314) [PHILIPS 日版 24bit ] ,泛音不絕於耳,那股油然而生的華麗美感,令人樂不思蜀,由前任HKPO指揮Edo de Waart指揮 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樂團伴奏,由於Edo做指揮前曾是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的首席雙簧管手,都此曲的旋律及節奏可謂了然於胸,雙簧管聲音嘹亮而暖頰,結像比例正確,樂團如扇形般向左右180度散開,包圍感強烈,各聲部主次有別,但畫面依然和諧協調,樂團的低音弦樂部的群奏産生一股低頻暗湧,華麗中不失清泉般的貴氣,效果盪氣迴腸,音樂性強烈,令人聽得心生愉悦。

大喇叭的氣勢

再挑選 Mercury Prokofiev3鋼琴協奏曲,Byron Janis Krill Kondrashin帶出了這首高難度技巧的鋼琴名作背後敲擊性的一面,Offrande Supreme V2正確還原出鋼琴鏗鏘崢嶸的一面,大珠小珠落玉盤不在話下,中低頻量感龐大,強弱音的動態對比非常大,瞬變凌厲,中頻音質鮮明銳利,但明顯 Offrande Supreme V2賦予了一些悦耳的特質,將Mercury Sound獨有的野蠻粗澀感略為弱化,而非鈍化,中高頻的連貫感特別好,低音少脂肪,有的時侯便有,没有的時侯不會跑出來作怪,聲音生猛而活潑,但由頭到尾都没有Overloading的過載失真,保證悠適性高,令用家聽多了音樂!!!  妙絕!

改播鄧泰山的簫邦精選集(日版 JVC) ,音質瑰麗無暇,音色多姿多彩,琴音圆潤有肉,流暢而平順,琴腔的共嗚感強烈,在本刊營造了一種如大鋼琴演奏的幻覺,左手鋤落鋼琴的力度一點也不弱,唯一比不上本刊參考喇叭的地方是Sasha的中低頻段有股更厚碩的份量感,SashaGrand的權威性,但Offrande Supreme V2勝在有更愉悦,而不讓人聽而生畏的音樂性。

改播 Melodiya的發燒名盤 <天鵝湖> (Swan Lake),雖然Offrande Supreme V2只是書架喇叭仔,但勝在低音不會一嚿嚿,低頻的線條感有一定的分析力,下潜力難然一般,但也可以令用家分辨出定音鼓 (Timpani)及低音鼓 (Bass Drum)的分別,小提琴音高亢有力,諧波泛音悠然向上,連T17那股超低subsonic” 一聲的氣音,竟然可以聽到,雖是微弱,但聊勝於無 ; 小提琴的结像凝聚而微小,定位中間靠左,小提琴與樂團的比例正常,絶無妹仔大過主人婆,連樂手吹奏長笛、單簧管及雙簧管也有恰如其份的結像,小提琴木頭味重,敲擊的定音鼓及鋼片琴都有近乎迫真的質感。

最後播放連本城音響名宿鄺大俠聽完,直豎姆指的電影原聲帶 <一代宗師> (Universal Music K2HD)Opening Theme(T2)內的鼓樂震撼,大提琴Solo Love theme(T4) 像真度高,弦聲悲孤,如泣如訴的威力,令筆者亦覺得 Offrande Supreme V2確是適合配搭膽機,各聲部的切入及淡出,都主次有別 ; Action 150 (T10) 爆炸力強,凌厲兼無人性的鼓聲此起彼落,不散不亂,筆者特別扭大音量,考驗 Offrande Supreme V2的終極承受能力,發覺它真是幾捱得住大音量、大堆頭的鼓樂重播,不轟嗚不拆耳、喇叭不拍邊,連見過不少喇叭仔跪低的筆者,亦不得不寫個「服」字!

Killing me Softly

改播 Dire Straits <Private Investigation>精選大碟 (EU),鼓聲厚潤快速,結他鮮明有質,但並非Sasha般鋭利有鋼線味,主音Mark Knopfler的嗓子充滿真摯的情感;筆者覺得 Offrande Supreme V2播唱搖滾錄音一點也不會失禮,整體效果都可以好野性不羈,汗水味濃郁,尤其是播放一些音效特別搶耳的音樂,例如 Sultans of SwingPrivate Investigation Money for Nothing ; 改播一些冧歌,一樣可以將豐滿的人氣、咬字的韻味及感人的Feel傳到筆者的耳膜!

改播 Best Audiophiles Voices (XRCD2) Jane Monheit泛音感人,咬字吐納不造作 ; Stacey KentSo Nice小鳥依人,充滿磁性的誘惑,聲音像被灌注了迷香般,勾魂攝魄,大牛筋 Double bass一音一頓不會誇張得發水,低頻總算平順,伸延力特別好,絕無低頻過載的醜怪,所以Offrande Supreme V2驟耳聽落有點似設計優良,聲音正路的氣墊式喇叭,卻有鋁帶及靜電喇叭的通透度及音場透視力,這喇叭真是一個非常稱職的音樂重播工具,價錢雖不平宜,但勝在有Musical Realism,而非一味盲目追求高清的細節、或以那些先聲奪人的浮誇Signature sound及養耳的音效來征服用家,相反Offrande Supreme V2像極了一位蠻有個性,時而温文爾雅,時而野性剛烈,卻略施脂粉的法蘭西靚女,又令我不時聯想起香氣清幽、鮮味十足的法國松露。


JMR的氣場真不簡單,誠意向那些聆聽面積只有百多呎,喜歡追求現場實況音樂會的蝸居勇士們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