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Carlo Maria Giulini The London Years 貝多芬、布拉姆斯、布列頓、德布西; 德伏札克、法雅、拉威爾、羅西尼; 舒曼及柴可夫斯基 Warner Classics 50999 99373924 (17CDs) Stereo /ADD




Carlo Maria Giulini
The London Years
貝多芬、布拉姆斯、布列頓、德布西;
德伏札克、法雅、拉威爾、羅西尼;
舒曼及柴可夫斯基
Warner Classics 50999 99373924 (17CDs) Stereo /ADD

CD1是海頓的驚愕交響曲,風格端正而活潑 ; Boccherrini C小調交響曲舞蹈感強烈; 舒伯特的「未完成」調色陰暗,但音色變化多端,暖流直搗你的心窩; 貝多芬「艾蒙格」序曲氣勢迫人,一點也不輸 Otto Klemperer CD2收錄了Giulini1950-60年代經常指揮的貝多芬「田園」第6交響曲,處理手法柔和而速度偏慢,內聲部細膩而豐富,Giullini明顯強調木管部及低音弦樂部,貝8勁骨豐肌,速度不徐不疾 ; CD3的貝九劇力萬鈞,瞬間爆發的力量令人相信早年的Giulini並無因為偏好慢速的關係,而將樂聖賦予的戲劇性打折扣,比起晚期DG的版本更熱血沸騰; CD4內的羅西尼歌劇序曲選集,筆者認為是Giulini整個全集中最有神韻的演奏,速度偏快,legato的歌唱性特別濃厚,色彩絢麗多姿,William tell一曲盡顯Giulini對樂團非凡的控制力,充滿熱情及生命力 ; CD5內的舒曼第3肌里分明,Giulini風格札實而穩重,刻悥將速度放慢,拉長旋律的線條,推動力 (Momentum) 俯拾皆是,搭子是威華弟的四首著名歌劇作品序曲,性格鮮明,音色優美華麗,與Giulini長期磨合的Philharmonia Orchestra弦樂部細膩婉轉,柳暗花明的微妙效果動人,聼聼「茶花女」及「命運之力」序曲就知道Giulini營造對比的功力如何深厚; CD6法朗克D小調交響曲強調了色彩明暗之間的微妙對比,具有超乎尋常的層次感 ; CD7內的布拉姆斯第1交響曲氣勢如虹,淒美與蒼勁感互為交替,音樂的織體清澈無比,歌唱性的線條異常突出; CD8內的布拉姆斯第2及第3交響曲,Philharmonia Orchestra雖然沒有晚期DG版本內VPO高貴的音色,但依然散發了極至的深沉及秋意氣息 ; CD9內的布拉姆斯第4交響曲唯美而悲涼,但其實Giulini棒下的Brahms並不是那麼陰沉晦澀,反而是帶點曖昧的或明或暗,這個早年的EMI 錄音比晚期DG版本多了點激情及活力。

CD10柴可夫斯基第2交響曲「小俄羅斯」經過Giulini的苦心琢磨,高潮迭起,波瀾壯闊,並未受制於單聲道的錄音 (1956)效果而失色 ; CD11的柴可夫斯基第6「悲愴」交響曲暗湧不斷,盡顯天人交戰的苦澀,低音絃樂濃郁有力,木管聲部喁喁細語,銅管部略為收斂,但無損樂曲濃郁深邃的悲劇性,效果玄妙而耐人尋味 ; CD12德伏札克第7及第8交響曲,這個1976年的錄音相對客觀而具有清新爽朗的效果,LPO節奏鮮明,動感豪放,音色唯美極致,斯拉夫的味道元素稀釋了不少; 8則是1962 Philharmonia Orchestra的演繹,速度及強弱音的對比驚人,高品味的搶板運用,第三樂章的弦樂群奏豐滿優美,彷如天上群仙降臨人間,終章造型宏偉 ; CD13的德伏札克第9「來自新世界」交響曲,Giulini的控制力揮灑自如,音色融合了濃郁的斯拉夫火熱及條頓式(Teutonic)的厚重,速度對比大,卻不失溫暖的親和力,混合了 Toscanini的精準及Walter的內斂 ; CD14是法式音樂的匯聚,德布西的「大海」及「夜曲」,Giulini強調了明暗色彩之間的微妙對比 (nuance) ,層次感細緻,雄渾壯闊的美感良久不息 ; 搭子是拉威爾的「鏡子: 小丑晨歌」及「達孚尼第2組曲」,前者色彩斑爛,樂句之間的轉折處理獨特,舞蹈感強烈 ,但略欠一股原始的野性; 後者想像力遼闊無邊,木管部寧舍細緻,弦樂的漸強漸弱之間起伏有力,動態一流,像川流不息的清泉般清徹明亮。

CD15是拉威爾的管弦樂作品集,「鵝媽媽」內的弦樂夢幻綺麗,美侖美奐的木管部,令人耳不瑕給 ,終章感人肺腑,品味超凡脫俗 ;「孔雀亡嬰之歌」則是Giulini一向貫徹的慢速哲學,親切恬人的造句,芭蕾舞曲般的 cantabile效果,木管與弦樂之間的對話纏綿悱惻,是法式唯美管弦樂的極致,真摯的情感令筆者樂不思蜀!!! 「西班牙狂想曲」神秘而明亮,Giulini發掘了一些過往被忽略的內聲部,畫面多彩多姿,音響效果悅耳,彷如一幅色彩多變的風景油畫,錄音爆棚,動態駭人。 CD16是法雅的「El sombrero de tres picos」,濃烈的西班牙氣息貫穿全曲,拉丁般的舞蹈感,浪漫迷人的動感,重音的運用精湛到肉,旋律靚絕 ; 史特汶斯基的「火鳥」則是管絃樂showpiece,行雲流水的造句,通透嘹亮的木管部,若隱若現的弦樂墊底,芭蕾舞曲的躍動效果令人全神貫注,雖是Mono聲效,但無阻Giulini投入熱熾的情緒 ; 最後的搭子是布烈頓的「彼德格林四海間奏曲」及「青少年管絃樂指南」,前者描述性強,各聲部融合良好,速度對比強烈,後者速度偏慢,效果見樹亦見林,是頂級的發燒級錄音,難怪勇奪 1965 Grammy Award頒發的 Best Engineered Classical Album!!!

CD17則是一段由WFMT電台於2003年訪問 Giulini90歲賀壽節目,大師真人嗓音首次出土,既有夫子自道,亦有Philharmonia Orchestra團員的對話,既有插播某些樂曲的片段,由主持及客席嘉賓輪流評述,對話中分享了不少團員與大師昔日美好往事,訪談亦有談到大師於米蘭史卡拉歌戲院及皇家歌戲院Covent Garden的事績,更提到CSO年代的輝煌錄音,當年首席 Victor Aitay更親身評鑑大師的傑作,結尾由Giulini以貝9作範例談到他個人指揮技巧,這張CD的收藏價值極高。

筆者只有極少Giulini倫敦時期的EMI舊版錄音,難作一概而論的比較,以羅西尼序曲選集為例,舊版較musical,新版減噪較重手,但動態依然凌厲。 若純以藝術及收藏價值,這套Warner Classics 新版乃抵買兼好聽,若你堅持「紅底白字的EMI」才是正貨兼靚聲,那閣下唯有於二手鋪中尋寶了,但蹉跎歲月喎,值得等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