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aha CD-S3000 +
A-S3000
愛樂人與樂評人的「唯一」鑑賞首選
筆者思索這篇評鑑題目甚久,因為這套東洋設計,made in malaysia的入門級組合,既可忠實「鑑」聽錄音,亦令我零壓力地欣「賞」音樂,這確是筆者過去十年內,見識過最抵買兼最少品牌癖性的靚聲器材,可謂「十年都唔逢一潤」的奇遇記。
你怕日本聲嗎? 試問有邊個發燒友唔怕呢?
筆者一向對日製器材既不抗拒,亦不特別熱衷,因為玩 HiFi根本就唔應該有種族岐視,所有器材都只是工具,完全視乎用家如何調校、組裝及微調 ; 筆者一向認為只有「無耳無心」的發燒友,而沒有絕對衰聲的 Hi-End器材。但講起日本聲,筆者倒是寫個「怕」字!!!
最近上電台接受一個關於HiFi發燒的專題訪問,主持人問到筆者推介哪一款組合予那些從來不碰Hi-Fi的音樂家及音樂發燒友,當時毫無頭緒,可謂支吾以對。今次實試Yamaha這對西裝孖寶後,筆者幾乎可以斬釘截鐵地說 : 「不用想了,唯 Yamaha CDS-3000 + A-S3000 可選也,尤其是那些不喜歡經常換 Hi-Fi的音樂人及音樂發燒友,配一些厚聲的中價英國喇叭例如 B&W、Harbeth及Spendor!!! 絕配也! 」
真得有那麼靚聲兼令人打消換機的念頭嗎? ……..
不計成本的製作質素
這Yamaha SACD/CD機與功放的一套西裝賣價雖不足8萬港元,但與成本不成比例的優良造工,連筆者亦不禁瞠目結舌,一部每聲道輸出不過100瓦(8ohm) 、150瓦(4ohm) 的AB類晶體管合併機 A-S3000,重量卻有24.6公斤,己經是不尋常了!!! 更不尋常的是A-S3000更標示 High Dynamic Power於2ohm負載下的功率輸出是300瓦,一般英日製的合併機絕少標示如此低ohm的功率輸出,証明Yamaha對A-S3000的電源供應非常有自信,能承受低負載阻抗下的大電流輸出而沒有削峰失真 (Clipping Distrotion)!!
A-S3000合併機的外型經典復古,外殼的打磨及造工非常精緻,頂板有散熱孔,左右側板是實芯木板 (有桃木色或黑色可選) ,鋁合金面板上有2個70年代風格的大型電平VU錶頭及浮動的指針,精確顯示出左右聲道的功率輸出或dB數值,大型錶頭外以一塊由內往外裝嵌的玻璃封住,面板的右方是音量控制的旋扭,面板下的按製以實苾塊削切而成,操作的手感一流; 面板左下方有電源開關掣,旁邊是耳機專用的音量調整旋扭及耳筒插座,右方是喇叭端子4檔切換 (Off/A/B/A+B),接著是電平錶頭的3檔切換(Off/Peak/VU) ,旁邊是久違的音品控制旋扭,有低音
(Bass)及高音 (Treble) 的兩個獨立旋扭,位處中央時表示是旁路(bypass) ,沒有增加或衰減,當用家往左邊扭衰減電平、或往右邊增加電平時,音量會暫時消失,代表內部線路可以連接或跳開,不用音品控制時是bypass狀態,保持音質絕對純淨無渲染。面板右下方是左右聲道的平衡 (Balance) 調整,接著是輸入訊源的切換,最後二個是MM/MC唱頭放大輸入的切換及啞音掣。
背板有四對由Yamaha設計及用純銅車製的喇叭接線柱,銷線時容易施力,另有2組共4個XLR平衡輸入端子,每組XLR輸入端子都有-6dB的衰減切換及正/反相切換,右邊三組高級RCA輸入端子 (CD、Phono及Tuner),左邊有錄音輸入及鑑聽的端子 (Line 1、Line 2及Rec.
Playback) ,最後1組是Pre out與Main-in輸入端子 (方便用家單獨外接後級或前級),顯示A-S3000內部的前級控制及後級功放線路乃獨立運作,背板上亦有自動電動待機 (Auto
Power Standby),有on/off切換,A-S3000合併機有遙控,亦可以操控 CD-S3000 CD/SACD機。
三層箱內箱架構
A-S3000機重的原因不外乎是因為環型變壓器(環型火牛)夠巨型重鎊,機殼構造厚重 (三重鋼架避震結構,其中二層更是鍍銅的鋼板,避免機內的電子零件受到射頻干擾 (RFI)及電磁干擾 (Magnetic interference)) ,而環牛剛好置於機箱的正中央,令全機起到穩定及平衡重心的作用,環牛的後方放置了4枚由Yamaha特製的大型濾波電容,左右兩邊是散熱片,散熱片與功率放大線路緊密結合,第三層鋼架令最微弱的環牛震動 (事實上比起EI牛及C型牛,環牛的震動是最少的) 亦不會影響第二層鋼板內的放大線路板,固若金湯的三層鋼板結構令A-S3000成為日系合併機的俵俵者,除Accuphase與Luxman之同價產品可勉強一拼之外,A-S3000早己超越不少歐美的Hi-End合併機,性價比非常突出。
Yamaha為了以最快的速度將電源傳送至放大級, 將 A-S3000的電源供應組件與功率放大級緊密連接,以最短的路徑及速度傳送電力,而且為了加強迴轉率(Rise time) 及減低內阻,Yamaha亦將環牛與濾波電容之間的連接線以螺絲銷緊,取代一般較普通的純錫銲接。
A-S3000合併機採用左右正負全平衡的線放大線路,真正由頭到尾的Full Balance放大,佈局左右對稱,訊號路徑短,令訊號的渲染及損耗減到最低。
Yamaha為了降低電源及放大級之間的雜訊互相干擾及流通,A-S3000採用浮動接地的設計,讓輸入級、分相級、放大級及輸出級等各級電路獨立浮動接地,互不干擾,比接法難度高而且成本昂貴,但好處是各級之間的電壓不會互相干擾,亦間接令機內的雜訊減至最低。
A-S3000左右聲道正負均一律採用極性相同的MOSFET功率管 (P管或N管任擇其一),有別於一般功放使用各一對P管及N管二種極性不同的功率管做推挽放大
(Push-Pull amplification) ,採用相同極性的MOSFET功率管放大的好處是4組放大線路的極性會更為一致,確保平衡放大的優點能夠發揮到極致,線性更優良,著名的FM
Acoustics 711MKII、QUAD 909後級功放亦是使用極性相同N管功率放大管的設計,令功率輸出保持高電流之餘,音色依然優美悅耳,而且 MOSFET一向是高速放大的功率管零件,slew rate遠勝一般的bipolar及FET功率管!!!
A-S3000的前級控制線路徹底與後級功放線路分離,真正做到「河水不犯井水」,前級線路位於合併機的後方及面板前方,音量控制系統採用平衡放大的 New Japan Radio Co. R2R(級進式階梯電阻) 結構的音量控制晶片,既沒有音染,更不會拖慢 slew rate!
Hi-End級重料打造 以樂器為準調音
己有125年歷史的日本山葉 (Yamaha)以製造古典鋼琴起家,經營的副業亦包括電子琴、各式各樣的原音樂器、重型電單車、民用及專業鑑聽喇叭、AV功放、環繞聲音效DSP晶片、錄音器材等週邊產品,多年來Yamaha一貫強調 Natural Sound (自然的聲音) 及Voicing (調聲) ,以自然原音樂器 (Acoustic Instrument) 的音質及音色為基準,作為工程師設計線路及選取零件時的參考,其中以小提琴及鋼琴為甚,以鋼琴調音師般的嚴謹態度,作為設計、調聲及製造的準則,試問考究如此,Yamaha這對孖寶焉能岀衰聲呢?
CD-S3000 CD/SACD機全機淨重19.2公斤、體積龐大 (比Accuphase DP410 CD機更大),機體既高又深,面板是正宗的日本Hi-End風格,素淨高雅,二片黑色原木為側板,全機箱以實芯鋁合金片板打造,頂蓋有細長內凹長條,既收裝飾,又收調和機箱諧震之用。打開機頂蓋,機箱內部的前沿左右位置各有一隻以鍍銅鋼罩密封的圓環型變壓器,抗衡射頻及電磁干擾 ; 兩隻環牛分別獨立供電予,左邊的環牛供電予數碼線路,右側環牛後方則是模擬輸出電路、模擬供電線路及DAC數碼模擬轉換線路,中央前端部份則是由Yamaha特製的CD/SACD拾音機械,後方是Yamaha獨門的數碼處理晶片及線路,整個拾訊機械被固定在二塊金屬方塊上,既抑震又可以讓拾訊時更加穩定。CD-S3000的CD/SACD碟盤是鋁合金造的薄盤,進出的運作暢順而寧靜,
CD-S3000的電源以4個特製的 Nippon Chemi-Con濾波電容,每個濾波電容各有穩壓線路,電源傳輸導線跟A-S3000合併機一樣,以螺絲緊扣著,而非以銲錫銲接,確保從CD-S3000到A-S3000一路走來的訊號,暢通無阻, 因為低內阻的緣故,令一套西裝的迴轉率(slew
rate)及上升率(Rise Time) 保持極高數值,是正路靚聲的保證。
CD-S3000使用了兩枚 ESS Sabre ES9018 32bit DAC解碼晶片 (內建master clock主時鍾,將Jitter減到最低, 晶片內的8聲道架構令雜訊排斥做到最好 ),線路是真正的左右正負全平衡架構,組成分立式單級I/V轉換的平衡輸出模擬線路,並非採用一般大路的 Op Amp晶片做I/V轉換,可以獲得更快的迴轉率,令原音的訊號損耗減至最低,渲染更少。
CD-S3000的背板上各有一對XLR及RCA模擬輸出端子,另有3組數碼輸入端子 (USB、Optical及Coaxial),透過USB輸入埠,令用家可以外接硬碟播放機及串流播放器,用家只需從 Yamaha官方網站下載驅動程式 (Yamaha Steinberg USB Driver) ;
此外還有Optical及Coaxial 兩組數碼輸出瑞子,最後一組是System Connector及Remote in / out ;
CD-S3000的底座以四個鑄鐵的腳墩支撐,如果用家想落釘,只需將腳座下的磁力墊塊拿掉即下。Yamaha
CD-S3000本身所使用的USB DAC接收晶片是YAMAHA自家特別設計及訂製的,內有主控時鐘,也就是非同步系統,可以擺脫電腦硬碟播放器的主時鐘控制,以非同步系統達到最精準的時基,相容性極高 (44.1kHz、48kHz、88.2kHz、96kHz、176.4kHz、192kHz)。
器材清單
Yamaha CD-S3000 CD/SACD機
Yamaha A-S3000 合併功放
B&W N 803 Diamond 喇叭
Analysis Plus Ultimate Oval 電源線 x 2 ( CD及合併功放)
Atlas Cable Ascent XLR平衡訊號線 (CD→合併機)
Dygnity Audio SC 喇叭線 (合併機 →喇叭)
鋼琴聲一絕
Yamaha以製造古典音樂的鋼琴而聞名於世,今次實試Yamaha這套Hi-End西裝,筆者特別挑選了3款不同的靚聲鋼琴錄音,由於演錄俱佳,所以絕對可以當成試音兼欣賞的名盤 ; 首先是 Leonard Bernstein帶領維也納愛樂者樂團 (VPO) 彈奏莫札特的第15號鋼琴協奏曲 (DECCA
SHM-SACD),使用是奧地利的Borsendorfer,琴音光澤照人,如頂級的Mikimoto珍珠般,觸鍵俐索有力,大珠小珠落玉盤,中高音平滑無痕,效果飄逸輕盈,沒有絲毫暗淡的啞音,第2樂章的慢板內那暗暗蠢動的弦樂群奏由左右向前方徐徐地飄來的低頻暗湧,既有質感,又有量感,舒服又撫慰人心,VPO的黃金弦樂群起群落,室樂般的規模,卻有懾人而自然的恆久美感,令人捨不得按停,實在太優美悅耳了!!!
再播一代俄國鋼琴宗師 Sviatoslav Richter的兩款現場及Studio錄音,後者是顆拍指揮 Muti及Philharmonia Orchestra 玩莫札特第22號及貝多芬第3號鋼琴協奏曲 (EMI) ,使用的是9呎長的Steinway Concert Grand名琴 ; 前者是 Richter於1993年前往日本東京Suntory Hall的最後一次現場賞況音樂會,由Richter顆拍俄國指揮大師Rudolf Brashai及新星交響樂團 (Octavia),使用的正是晚年Richter經常採用的 YAMAHA CF Concert Grand鋼琴 (晚年的Richter曾經透露改用Yamaha的原因,認為Yamaha的音色像一幅未經染色的純白畫布,令他更能營造自己的音色),彈奏莫札特第1、5及第15的鋼琴勢結果是得益於A-S3000及CD-S3000相輔相成,令筆者不費吹灰之力,便聽到兩者音色上的分野,Steinway低音較寬鬆,量感多而厚重有勁,琴聲較崢嶸有棱角,但不是瘦削的,而是略有肉地的中高頻,諧波泛音極多 ; 相反 Yamaha 的音色更溫婉細膩,高頻伸延更充裕,雖然中低頻較凝聚少脂肪,重量感略遜 Steinway,但弱音光暗的微弱,琴音更細膩順滑,像極了一位知書識禮,秀外慧中的千金小姐。
A-S3000與CD-S3000合作無間, 音質醇淨幼細,瞬變特別優異,動態分析力更是五萬元以下的佼佼者,這套Yamaha孖寶絕對能精確重播出鋼琴強弱音的對比,由pppp到ffff,寧靜如深淵的低噪背景,令一向絕少能聽得清楚的延長弱音、trills及琶音通通無所遁形,不得不令小弟我寫個「服」字,厲害!!!
如泣如訴 松香味極濃
改播小提琴曲目,David Oistrakh那張1956年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名盤錄音 (日版EMI Toshiba SACD),滑音、笛音及跳弓能技巧及音色的表達力極強,定位sharp而不銳利,結像有形體感,管弦樂的伴奏力度十足,琴音飄遙唯美,Oistrakh於高低把位的切換、指法的運用及運弓時的陰陽力度,均有翔實而完整的交代。
另一張被發燒友忽略己久的靚聲小提琴錄音 (美版Sony CD) Hilary Hahn Plays Bach,「夏康」舞曲可謂餘音嫋嫋,如泣如訴的獨奏魅力被徹底釋放,錄音空間的反射特性被高清地重播,指法的轉換,運弓時的力度變化,加上耐聽的音樂感,令筆者漸忘自己在評核器材,而是被 Hahn完全扯進去了!!!
搖滾爵士夠衝擊力
筆者今次既帶了殿堂級日本樂隊 Mr Children單曲「印記」,又帶了大陸金屬搖滾樂隊唐朝的首張大碟,甚至是Dire Straits的Brothers in Arms (德版SACD) ,去測試兩部機會否有過載失真,Bingo,三隻完全高分過關,人聲有血有肉,鼓聲厚潤實淨,電結他有霸氣,亦有柔情似水的時刻,A-S3000的驅動力特強,將B&W 803喇叭上2枚7吋單元推得虎虎生風,沒有任何拖泥帶水或掘尾感,或任何可聞性的過載失真,既有高分析力的強橫音壓及衡擊力,又有永不刺耳的拮耳不適感,樂器的質感像真度似到近乎9成,比起不少加鹽加醋,整色整水的加工靚聲,CD-S3000及A-S3000的優點是夠「逼真」,分析力可與不少歐美高價產品一較高下,音樂性卻永遠是自然油生,沒有半點不適的壓迫感或煩躁感,旋律起伏感強,論生猛程度,是日糸合併功放中最貼近原音真聲的極品,相比之下 Luxman清爽自然的膽味, Accuphase 卻始終帶有品牌賦予的唯美修飾,而Yamaha CDS-3000 + A-S3000像極了一枚「諸法空相、不增不減」的舍利子。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於播放Alex Fung馮翰銘的新碟「樂章 Chapters」,發覺某幾軌的低音明顯過多,筆者立刻當機立斷,將A-S3000合併機上音品控制Bass旋扭,向左扭了衰減約2dB,效果立竿見影,比起換機換線更快速,協同修身減肥效應更好 ; 再播另一爵土名盤 John Coltrane : Ballad,色士風雖則柔和悅耳,但似乎欠缺了一種仒人興奮的穿透性及金屬味,再音品控制調Treble 多3dB,方便用家能快捷兼有效地調校出,一種適合用家口味,度身訂數的音樂重播效果,真的要感謝 Yamaha 這套孖寶的設計師,將音品控制保留,這個好使好用的功能來一次復活,恐怕用過之後,閣下會難忘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