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琉森音樂節 : 歷史演出系列



琉森音樂節 : 歷史演出系列
1) 莫札特 : 20號鋼琴協奏曲
2) 貝多芬 : 5號鋼琴協奏曲帝皇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Otto Klemperer (1)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Dimitri Mitropolous (2)
Clara Haskil (1)
Robert Casadesus (2)
Audite 95.623  現場錄音  [78:36]

HiFi音效角度,這兩份現場live錄音只是不過不失,但從藝術角度及收藏價值衡量之,卻是不可多得,値得一聽的版本。

羅馬尼亞裔鋼琴家哈斯基兒 (Clara Haskil 1895 – 1960)一向被後世稱為「鋼琴聖女」,以彈奏莫札特及舒曼等作品而聲名鵲起,尤其演繹莫札特的手法,被不少音樂學者形容是純綷的藝術 (Pure Art) ,指法及觸鍵渾然天成,結合了凝重及輕盈的感覺,既脆弱又耐聽,融合了戴歐尼索 (Dionysian) 及阿波羅 (Apollonian) 的精神,介乎於泠靜而熱情之間。 Haskil的老師 Alfred Cortot甚至形容 Haskil的技巧雖偶有錯音,技巧亦並非札實,但每粒從她指下流露的音符均是真誠而有機的,猶如天籟,彷如是上帝派她來演奏莫札特。

莫札特第20號鋼琴D小調協奏曲充滿陰暗的色彩,首樂章一開始的和絃和切分節奏, Klemperer提供了一個稍為陰暗神秘的背景伴奏,小號和定音鼓效果依然震撼,木管部悠揚溫暖,流暢透明的絃樂,襯托出Haskil深刻的孤獨感 ; 末段配上由Haskil撰寫的鋼琴華采段 (Cadenza) Haskil沒有刻意放緩速度,觸鍵輕盈有力,情感自然而活生,兩者的默契可謂一唱一和,對話自然而深刻,結構嚴謹而清晰,不缺戲劇性,但絕非如某些版本般 (Gulda / Abbado)咄咄逼人,整體效果超然物外。第二樂章的開首高雅而優美,樂團的弦樂部徐緩地切入,轉調的起承轉合,可謂帶出作品的神髓,既緊張不安,又有一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期盼,思緒的走向被Haskil牽著走,末段的裝飾奏華麗而輝煌,詩意盎然,喻意由灰澀的不安,走向安莊的光明大道,情緒的拿揘恰到好處,彷如雨後吹起的春風,將陰霾一掃而空。末段由d小調轉成D大調,Klemperer棒下的愛樂者樂團加速,讓整個樂章末段的迴旋曲,充滿愉悅的張力,Haskil的琴音可謂不慍不火,絕對是一個不失情韻,又有品味的示範級演奏,比起 Curzon / Britten那張Decca名盤有更多耐人尋味的自白。

法國鋼琴名家卡沙迪舒(Robert Casadesus,1899-1992) 一向以傲人瑰麗的音色而見稱,今次195791日的實況錄音,由 Bernstein的恩師 Mirtopolous帶領維也納愛樂者樂團(VPO),為Casadesus提供一個充滿雄性魅力的演奏,Casadesus以狂風掃落葉的指法,表現出「帝皇」協奏曲內的皇者氣派,氣派萬千,猶如一首歌頌凱旋回歸勝利者的讚歌,節奏緊湊,重音及搶板的運用可謂妙入巔亳,絕無拖泥帶水的冷場,是一個結合了ArrauMichelangeli兩者優點的實況錄音!!!

期待Audite能繼續發掘出更多靈氣迫人,直指人心的演譯,畢竟能到琉森音樂節演出的音樂家,絕非等閒之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